张永丽 杨乐乐
要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已经迎来传统基建和新基建融通、促发展和保安全统筹、强网络与壮筋骨结合、补短板与扬上风互补的大基建时代。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基础设施建设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性,加快构建将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是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也为未来五年甘肃基础设施建设定下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支撑,也是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我省全面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乘数效应,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持续增长,提供就业岗位,加快改善民生;将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效应,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融通机制和投入机制,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相关领域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性,带动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将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引领功能,全面实现互联互通,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安全、推进高效能治理提供保障。下一步,要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支撑。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甘肃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三廊六通道主骨架,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枢纽。以兰州为中心建设多向连通高速铁路网和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以河西走廊为重点,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完善能源综合运输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加快完善油气管网,打造全国重要的干净能源基地。全面建成防洪、饮水、用水和河流生态安全相统筹的水网体系,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以强科技行动为引领,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全面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促进现代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与高效配置;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冷链、仓储、配送体系,促进数字供应链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强省会行动为引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产业支撑体系和城市治理体系。
以强县域行动为引领,加快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县域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县县通高速,提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乡镇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和建设质量;加快补齐县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老旧管网及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县城污泥处理、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大众厕所等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动水、电、林、田、路综合治理,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产业路、旅游路、乡村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作者分别为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甘肃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