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丹东日报-丹东新闻网
阳春时节,草长莺飞。4月12日一大早,家住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牛毛坞村的姜玉文手里端着一盆鸡食,冒着小雨步履蹒跚地走进鸡棚。正在山坡上四处觅食的跑山鸡,一见主人纷纷从四面八方跑进鸡棚,围在姜玉文身边。姜玉文把鸡食倒进地上的鸡食槽里,来到鸡窝边,把里面的鸡蛋捡到盆里。今天一早捡了5个鸡蛋,下午还能捡几个。姜玉文说,家里现在还有20多只母鸡,平均一天能下10多枚鸡蛋。按照现在的价格,一天收入20多元钱。
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好,卖货不用东奔西跑,到时村干部就上门收购,拿到电子商务上卖,我坐在家里就能轻轻松松收钱。姜玉文高兴地说,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攒了几十个鸡蛋,得骑车或坐车到镇上卖,搭上一天工夫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有了电商平台,院里养的、地里长的都能卖钱了,收入还增加不少。他指着自家房子说:去年我把房子装修一新,安上热水器、地热和卫生间,我们两口子过上了舒适的日子。
借助网络摆脱贫困的不止姜玉文一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山深处的农民不仅开阔了视野,同时正在借助网络摆脱贫困,改变生活。采访了解到,牛毛坞村创建了一、三、五农村电商扶贫项目,即建立一个平台、组建三个团队、实现五个统一,线上线下并行助力脱贫攻坚。通过电商扶贫,共帮助贫困户销售30余种当地土特产品,仅贫困户家的鸡、鸭、鹅蛋销售就近20万枚,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年每户增收500余元。截至目前,牛毛坞村电商平台运营近5年,不仅彻底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还帮助众多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真没想到东西还能上网卖。俺们庄稼院里的山货野果,搭上电商直通车,都成了香饽饽。说起电商平台,同村80多岁的扈明东笑得合不拢嘴。正是电商销售,每年为他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别看扈大爷年纪大,可身板硬朗,他养了一辈子蜜蜂,也指着酿蜜这项技术谋生。以前,我都是自己把蜂蜜驮到镇里卖,现在岁数大走不动了,驻村干部帮我把蜂蜜拿到电商平台上卖,一斤卖二三十元不说,还不用我跑腿。扈大爷感慨道,同样的野山蜜,自己蹲市场,挣的都不够贴补家用,还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拿到电商卖,收入翻了数十倍,自家也摘了穷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去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村部分农产品出现卖难,我们又尝试了一种新方式——直播带货,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效果不错。牛毛坞村第一书记耿健说,近年来,直播开始在消除贫困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费者通过看直播购买产品,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农民也可以通过直播把产品卖到千家万户,进而推向全国市场。他做完一期直播带货,就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的笨鸡蛋27000多枚,鸭蛋3000多枚,鹅蛋2000多枚、蜂蜜100多公斤、干香菇500余公斤。
网络对接上贫困地区,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宽甸下露河朝鲜族乡川沟村曾是贫困村。村里连绵10多里的映山红花谷,每年四五月份就会绽放,颇为壮观。随着网络的传播,川沟村成为丹东春季旅游的打卡地之一。自从映山红被媒体报道后,我们村就出名了,我的生活也跟着发生变化。川沟村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袁春林说,每年的旅游季,他都推车到花谷卖蜂蜜,乡里还帮他印了带有二维码的名片,让他走上了电商致富路。
如今在我市,电商网络扶贫项目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开花结果。宽甸大西岔镇杨林村是我市最早开展电商扶贫的村,就是这个村的电商平台,现已发展成以宽甸山川、满族文化、地方特产等为基础的党旗红宽甸电商产业扶贫联盟——品味宽甸区域大众扶贫品牌。目前,这个电商联盟已经完成百村千组便利店建设,在179个村建设204个服务点,每个村完成一个群、一个店、一个网店、一个产业基地的四个一建设。而且,每个村服务点完成产品陈列卖货、村民邮件自取和投放点、新零售产品分享点的3个功能建设。3年多来,联盟通过完备服务体系帮助贫困村民和合作社销售鸡鸭蛋,山野菜,板栗,蓝莓等农产品近500万元,人均增收500—2000元。
互联网+,加出脱贫新动力,也改变了我市贫困地区村民的生活。如今,走在曾经的贫困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对未来充满憧憬。党的好政策和网络科技助力,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日子更有奔头!袁春林说,川沟村的未来值得期待。
记者 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