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之元,字智源,号铁研居士、又号卧龙山人,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七代后孙,著名书画家赖少其先生、中央美院教授李琦先生入室弟子,安徽吴山铁字画非遗传承人,中国民俗字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曾任中华奥运会纪念品创意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港澳台和日本、韩国,新马泰等地书画大展并获殊荣。原文化部长高占祥、书画大家启功、沈鹏等特为题词赞勉,现为安徽佛学书画院院长。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民俗学会副会长。其书画作品、铁字画作品分别悬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紫阁等,铁画"四和图"铁字兰亭序作为国礼走进联合国大厦。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久长,博大精深。民俗字作为汉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中华民俗字在百姓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常见应用于特别行业以及场景、或特殊人物处理特定事件中。这些文字不是我们常用的文字,也不是少数民族文字,但大家在生活中每每遇见。比如:宗教文字,行业文字,年俗文字、美术文字等等。
民俗字民间又称为合体字、连体字,组合字、吉利字、吉祥字等,其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初是古代君王用来下达命令或派遣军队的符文,凡是是把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路,刻在竹或木上,再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到了汉代,道教广为流传。为了增加神秘色彩,道士们借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常人看不懂的所谓的符咒,用来驱魔除鬼,镇宅消灾。从宋代起,合体字已由道士画符,演变成大众表达避凶求吉祈愿的一种手段。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囍字,以及春节时贴的黄金万两、招财进宝等都属于这类字。这类字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巧妙地运用穿、插、共、借、让,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特征,大多由二至多个汉字为一组,组成一个生僻字,常人难以看懂。常见于百姓春节祈愿、店铺求财或民间镇宅之用。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民俗字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无疑是中国文字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说: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汉字之美,美在风骨。汉字之美,美在精髓。汉字之美,美在真情。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汉字中的民俗字兼蓄着诸多的装饰性、趣味性、观赏性、艺术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意性,是民俗文化、风水文化、企业文化、校园门生课外研学文化和农耕文化加强意识的完美衬托和鲜明体现,是一种寄托式的吉祥辞语。
邓之元先生是一个有心人,有心于民俗传承事业的文化人,他跋山涉水穿行于民间,收集散落的民俗字,所做的工作犹如抢救文物,这些都是汉字瑰宝中的艺术财富。本文探源就带你了解邓之元先生的奇字天书。
邓之元先生四十多年来,从全国各地民间收集了一百多个即将面临遗失民俗字,分别有古代镇宅辟邪的22个,怪字50多个,吉祥语100多个,异体字2000多个,其余300多个是他历年创作的,他在汉字创作书法演变的稀、奇、古怪中寻根探源,深挖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和民俗风情。
民俗字具有趣味性、装饰性、观赏性、艺术性,邓之元先生四十年来走遍大江南北,拜师访友收集中国民间即将遗失的部分民俗字、异体字,传承弘扬拓展创新,为文化艺术界同道和书法爱好者及大、中小门生课外研学活动提供异体字,民俗字艺术创作、学习交流、文创开悟作为引导参考,从中领悟到中国汉字(民俗字)的博大精深和汉字艺术创作空间的无穷奥妙。
中国文字有三大类,中国方块汉字,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国民俗文字,这三大类文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熣灿明珠,将在民族复兴、乡村振兴、文化自信、艺术创新的新时代更加朝气蓬勃,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邓之元先生其作品所独具的历史传承,以特色鲜明的美学风范,深层的审美构成及其背后的人文内涵,造就了现代书法的标新立异。凭借深厚的传统基础,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韵味的书法作品,将进一步被认识。书法始终是相承相续的传统的发展与再造。现代中国书法笔墨只有在尊重中国书法艺术本质的前提下,可以谈到继承、发展与变革。这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中国书法语言形态和结构进行重建。把传统的笔墨语言投射到现在的层面,使之具有现代性,以中国书法写意语言形式充分地表现现代意识和精神内容,使形式和内容在更高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而这些在邓之元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都体现了出来。
本文编辑/刘庆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