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是一个行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和中医药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的典范企业,奏响了中医药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
以岭药业是中国中药企业TOP10,该企业成立之初便确立了市场龙头,科技驱动的发展基调。经过30年的发展,以岭已构建了体制创新、理论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等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体系,并在浓厚创新环境下,不断攻坚克难,研发出1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获得六项国家级科技大奖,这在中药行业是很少见的。
体制创新:形成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将产学研完美融为一体
1992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医药研究所成立,以岭药业从这里走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理论是一个企业得以稳固发展的基石,经过长期的科研攻关,形成了独有的络病理论体系。覆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13个创新专利中药均是在该理论指导下完成,每年惠及众多患者。
临床实践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河北以岭医院为以岭药业创新药研发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心脑血管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肌萎缩科与内分泌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以岭医院还承担着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每年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为以岭药业科研基地,先后创建了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络病)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与引进了博硕生、海归等研发人才近2000人。
以岭药业五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阐释了在遵循中医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治疗方药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学科规律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高新技术以理论原创带动新药研发。这一体制创新越来越显示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优越性。
理论创新:络病理论创新,引领中医药原创研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中医理论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带来组方原创和临床疗效的提高,从而才能推动中医药实现突破性发展。以岭药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团队的引领下找准中医络病理论创新的关键点持续发力。经过潜心研究,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构建起络病证治体系,成为中医络病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病和外感重症中的病机状态。历代医学名著和医学名家均提及络脉及络病学说,但并未有系统深入研究,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岭药业经过不断探索创新,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成为公司独有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提高了疑难病的防治水平,带动了创新药物研发。出版了《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个中,《络病学》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在40余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课。
以岭药业围绕络病理论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973、863,国家十一五支撑、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40余项,荣获国家级大奖6项,取得国内外专利700余项。研发出的创新专利中药,覆盖多个疾病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布局上风,对多个重大疾病的治疗取得突破性成果,心脑血管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领域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每年数千万人次服用受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1992年,以岭成立之初,以络病理论指导新药研发的创新路径就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对其非常赞赏,欣然题词,从中医理论着手,发展新药,并使之产业化、国际化、为开拓我国医药科研和产业做出新贡献。
产品创新:创新药实现多疾病防治突破,国内外广受赞誉
以岭药业经过30年的发展,研发出的13个创新专利新药,覆盖多个重大疾病领域,攻克了多个医学难题。
2019年,是以岭药业不平凡的一年,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该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利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胶囊的上市后再研究,奖项的获得不仅佐证了三种产品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在解决微血管病变这一国际难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也阐释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魅力,其市场份额稳步攀升,让众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受益。
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称: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以岭药业生产的连花清瘟在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在国内外广受肯定,成为众多家庭的常备药。
由于在治疗中使用了连花清瘟,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很快好转,极大降低了重症发生几率。 柬埔寨卫生部长蒙文兴(Mam Bunheng)在接受《高棉时报》(柬埔寨主流英文媒体)采访时说,新冠疫苗和中药连花清瘟的配合应用在柬埔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柬埔寨的蒙文兴,印尼前国民军总司令佐科·苏延多、菲律宾曼达卢永市前市长本杰明·阿巴罗斯、马来西亚拿督侯赛因等多个国家政要也分享了他们服用连花清瘟后的效果,并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连花清瘟已在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成为中药进入国际抗疫前线的有效药物。连花清瘟在海外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柬埔寨的《高棉时报》、印尼的《罗盘报》、菲律宾的GMA电视新闻网等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和社交网站报道,成为海外媒体眼中防疫的热点中成药。
北京晚报作为影响力较大的媒体,自2012年开始,已连续10年举办家庭常备药的评选活动,每年都受到数万余名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通过读者的用药感受评选出自己及家人信赖的家庭常备药品,连花清瘟已连续10年蝉联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药榜单。
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持续革新不断提升产品内在品质
一个好的创新药不仅要看疗效,还要看它是不是节能降耗、是不是老百姓用得起。以岭药业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的主流产品,据以岭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心络在研发过程中反复检验,不断革新生产工艺,最终,通心络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应用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该技术革新了生产工艺,在保证药效不变的情况下,寻找到最合适的用药计量和生产方式,使患者服药量更小、有效成分更易于吸收。
在药学技术储备方面,以岭药业中药药学研发平台一贯致力于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研究,对标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寻找创新点,为产品赋予核心竞争力。目前具备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成熟的研发技术平台,关注超高压提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流化床包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上的应用。
药品是医疗手段中用于治病救人的重要载体,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在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产品成本,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为此,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以岭药业药学首席专家许红辉说。
通心络虫类药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应用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只是以岭药业荣获的六项国家级科技大奖中的一项,除此之外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这给以岭药业生产的一系列创新药赋予了科技内涵,提升了产品内在品质。
人才创新:用肥沃的创新土壤育才、聚才、留才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内驱力。以岭药业成立初期便提出以工钱本,凝聚、激励、约束的人才理念,实际上,30年来也是这么做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对人才引进、培育制定了一套完善机制,集聚了大量高科技人才,仅科研创新方面的人才就吸纳了近2000人,个中归国专家、博士、硕士占比超20%。以岭药业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徐卫东说。
在以岭药业的电生理实验室里,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宏涛正在指导实验人员用血管夹夹住刚摘除的大鼠心脏,套入针管进行逆向灌流,使心脏内的组织变蓬松,方便接下来心肌细胞的分离。这是治疗心律失常药物评价研究的一部分。
作为该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王宏涛加入以岭已有16个年头。2004年底,受以岭药业邀请,王宏涛从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到企业参观。当时,以岭药业正压系统实验动物房的面积已达1000多平方米,比许多大学的动物实验设施都要好。王宏涛回忆。
这里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实验设施,让一心想从事中药开发的他没有过多考虑,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在以岭扎下了根。
以岭将中医传统理论创新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理念很吸引人,也乐意为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这些年取得的这些科研成就感是再多金钱都换不来的。王宏涛坚定地说。
德国留学归来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侯云龙博士组建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心血管药理平台,已筛选出多个苗头化合物;刘克剑博士带领的毒理实验室团队稳居国内一流水平,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韩硕龙博士近年来带领循证医学研究部完成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3796例)和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干涉研究(880例)。
目前,整个以岭药业的研发团队凝聚了一大批包括归国专家、海归博士、博士后及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精英人才。以岭医药研究院已成为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除了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岭药业针对普通员工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成长、成才机制。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和员工成长需求,搭建起了分层分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化培训体系。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和岗位特点,每个月都会邀请内、外部讲师按需定向对员工进行定制化专题培训;同时,通过开展员工双通道能力认证工作,建立管理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评价和选拔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释放人才活力。该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徐卫东介绍到。
一个企业的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以岭作为中药行业龙头企业,30年来,始终把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形成了企业创新发展的DNA链条,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堡垒,成为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http://finance.jrj.com.cn/2022/06/04100736702979.shtml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